長沙霞城安置房低壓配電系統防雷工程設計方案
- 發布時間:2019-01-18
- 發布者: admin
- 來源: 本站
- 閱讀量:254
目 錄
一、概 述
雷擊災害是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它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具有極強的破壞力。隨著現代電子技術的不段發展,各種高、精、尖的電子設備不斷推廣和普及應用,由于這些系統的電子設備內部結構高度集成化,耐過電壓、耐過電流的水平極低,接收器對這些電子設備的保護收效甚微,因而極易遭受雷電流的沖擊而損壞,輕者使設備終端接口損壞、電源中斷、數據丟失、信息無法傳遞等;重者使設備主機損壞,配電柜起火、致使系統癱瘓,工作無法進行。因此,為了本小區弱電系統正常運作,防止雷擊帶來的損失,必須對這些系統的低壓配電采取綜合雷電過電壓(雷電過電壓、操作過電壓)防護措施。
雷電的破壞作用主要是雷電流引起的,其危害基本上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直擊雷的作用,即雷電直接擊在建筑物或設備上發生熱效應作用和電動力作用;二是雷電的二次作用,通常稱為雷電感應,即雷電流產生的靜電感應作用和電磁感應作用;三是雷電對架空線路或金屬管道作用,產生高電位,所產生的雷電波可能沿著這些金屬導體、管道,特別是沿天線或架空電線引入室內,從而造成設備損壞或人員傷亡事故。
由于本項目為新建建筑,其建筑的外部防雷裝置、內部防雷裝置的等電位連接、屏蔽、布線等均由建筑單位完成,因此本設計方案只針對該項目的低壓配電系統安裝浪涌保護器進行防護。
雷電帶有隨機性、局域性、分散性、突發性、瞬時性及三維性。這些鮮明的特點,一方面使得對它的深入了解有了難度,另一方面也較難引起社會的關注。有的雷電是由于人們對其不了解及疏忽而造成的,因為雷害對某一點而言概率極低,往往是百年一遇或更少,大多數人對此不在意或抱有僥幸心理,這些都造成了潛在的隱患。
雷害途徑主要分為直擊雷、雷電感應和雷電波侵入。
①直擊雷:雷電直接擊在建筑物上,產生電效應、熱效應和機械力等混合力的作用,使建筑物產生實質性損壞,以及引起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
②雷電感應:雷云之間或雷云對地之間的放電而在附近架空線路、埋地線路(電源線路、信號線路等),金屬管道或類似的傳導體上發生靜電感應作用和電磁感應作用產生感應過電壓,該電壓通過導體傳送到設備間接摧毀微電子設備。感應雷擊對微電子設備,特別是通訊設備、自動傳輸系統、電子計算機網絡系統和監控設備的危害最大,據資料顯示微電子設備遭雷擊損壞,80%以上是由感應雷引起。
③雷電波侵入:雷電對架空線路或金屬管道作用,產生高電位,所產生的雷電波可能沿著這些金屬導體、管道,特別是沿天線或架空電線引入室內,從而造成設備損壞或人員傷亡事故。
現代防雷體系是在傳統防雷技術的基礎上充實了針對以信息系統為對象的室內防雷內容而形成的。現代防雷體系的要點是:在分析雷害途徑的基礎上,劃分不同層次的防雷區域,采取攔截、分流、接地、等電位連接、屏蔽和布線等六方面進行防護措施,全方位、多層次,統籌安排,綜合治理,使之大幅度的提高外部建筑物和室內信息系統的防雷可靠性。
二、設計原則
一個完整的防雷系統主要包括外部防護(直擊雷防護)和內部防護(雷電感應、操作過電壓等防護)兩部分組成,強調全方位防護,綜合治理,層層設防的原則,把防雷看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其中,外部防護主要是針對建筑物本身以及其他與建筑物相連的外部設施,通過安裝接閃桿、接收帶(網)實現直擊雷防護;內部防護主要是供配電系統及電子設備的防護,除最基本的等電位連接和屏蔽等措施外,還必須安裝相應的電涌防護器(SPD)。
根據GB 50057-2010和IEC 61312-1的標準,從EMC(電磁兼容)的觀點來看,由外到內可分為幾級防護區,如圖所示:
LPZOA區:本區內的各物體都可能遭到雷擊和導走全部雷電流;本區內的電磁
場強度沒有衰減。
LPZOB區:本區內的各物體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選滾珠半徑對應的雷電流直接雷
擊,但本區內的電磁場強度沒有衰減。
LPA1區:本區內的各物體不可能遭到雷擊,流經各導體的電流比LPZOB區更
小;本區內的電磁場強度可能衰減,這取決于屏蔽措施。
LPZn+1后續防雷區:當需要進一步減小流入的電流和電磁場強度時,應增設
后續防雷區,并按照需要防護的對象所要求的環境區選擇后續防雷
區的要求條件。
注:n=1、2…
防護措施的制定首先要查明所有需要防護的電子設備和防護區,以及對設備所需防護的等級水平進行評估。然后選擇合適的放電泄流裝置,建立一個電位補償系統并確定正確的安裝布線地點。
對于供電系統浪涌引起的瞬態過電壓(TVS)保護,一般采用開關型或壓敏型浪涌保護器(SPD)分級保護,從供電系統入口(變壓器低壓側)開始逐步進行浪涌能量的吸收,對瞬態過電壓分階段抑制。在變壓器低壓側電源輸入端并聯安裝標稱放電電流In≥15kA(10/350μs)開關型浪涌保護器或In≥50kA(8/20μs)限壓型浪涌保護器作為第一級保護;在第一級保護區之后的各分區交界處或分配電箱處并聯安裝標稱放電電流In≥20kA(8/20μs)限壓型浪涌保護器作為安裝二、三級浪涌保護器;直流配電系統中根據線路長度和工作電壓選用In≥10kA適配的SPD。如圖(一)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 GB50057-2010
《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 GB50343-2012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 JG J/T 16-92
《智能建筑設計標準》 GB/T50314-2000
《電子設備雷擊保護導則》 GB7450-87
《防雷器材指標要求》 GB11032-89
《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 GB50174-2008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 GB50054-2011
《雷電電磁脈沖的防護》 IEC61312
依據《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設計手冊》第九章、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與接地設計,第三節、電源防雷設計原則:從交流電力網高壓線路開始,到信息設備直流電源入口端,信息系統電源自身除應根據其防雷電磁脈沖保護等級采用分級協調的防護之外,還應與信號系統的防雷、建筑物的防雷、建筑物及設備的接地以及系統電磁兼容要求協調配合;信息設備交流配電系統的接地方式,當采用TN制時,應采用TN-S系統供電;信息系統的低壓配電系統應根據信息系統雷擊電磁脈沖保護等級進行驗算,當不能滿足設備的耐浪涌過電壓能力時,應裝設相應的電涌保護器。
依據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第六章、防雷擊電磁脈沖;第三節、屏蔽、接地和等電位連接第6.3.4條要求:所有進入建筑物的外來導電物均應在LPZ0A區或LPZ0B區與LPZ1區的界面處做等電位連接;信息系統的各種箱體、殼體、機架等金屬組件應建立一等電位連接網絡,并與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統連接。內部金屬裝置與等電位連接帶之間的連接導體采用銅材時,最小截面積為6mm2,采用鋁材時, 最小截面積為10mm2,銅或鍍鋅鋼等電位帶的截面積不應小50mm2。且依據GB50343-2012第4節、5.4.1條、5.4.5條、6.5.1、6.5.3等之規定
四、現狀分析
§4.1 霞城安置房現狀
霞城安置房為商住兩用建筑,其建筑位于湖州長興明珠北路北沿線西側,由4幢19層住宅和3幢26層住宅、地下室等組成。結構形式為框架剪力墻結構。本項目高層住宅屬于一、二類高層建筑,地下室為Ⅰ類地下停車庫。各住宅公共用電、地下室用電均由專用變電所供電。變電所低壓出線均采用電纜沿橋架引至地下室各配電小間,經分配后沿電氣井道或地下室電纜橋架引至各用電點。
其防排煙風機、消防送風機、消防泵、噴淋泵、地下室應急照明、排污泵、一類高層住宅消防電梯、普通客梯及主要通道及樓梯間照明等重要負荷為一級負荷;二類高層住宅主要通道及樓梯照明、客梯用電等為二級負荷;住宅、公寓、辦公、商鋪等其它非重要用電給三級負荷。 所有配電干線均采用TN-S系統(三相五線制銅母線),所有導線均穿橋架或鋼管敷設,電纜橋架間采用銅編制帶或采用BVR6mm導線連接,并做了可靠接地。根據原建筑設計要求,本項目高層建筑防雷等級為第二類防雷建筑。建筑的防雷裝置滿足防直擊雷、側擊雷、防雷電感應及雷電波的侵入,并設置等電位連接、屏蔽等措施。其防雷接地、變壓器中性點接地、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電梯機房、消防控制室、通信機房等接地共用統一接地極,接地電阻不大于1歐姆。大樓接地系統利用承臺及地梁內鋼筋做為接地極,各承臺主筋和地梁鋼筋可靠焊接,建筑內PE、PEN、電氣裝置接地極的接地干線、建筑物內的水管、煤氣管、采暖和空調管道等金屬管道等均已做等電位連接,而且強弱電井內的接地干線均每三層與樓板鋼筋做了電位連接。其電話、網絡、電視及可視對講系統等各系統配置由各專門部門根據實際情況設置。
根據當地氣象部門資料統計,平均年雷暴日數34.7d/a,屬于多雷區,雷暴活動十分頻繁。從月份分布來看,雷暴活動主要出現在3~10月,其中6、7、8三個月為雷暴高發期,期間地閃次數占年總次數的82.36%,其中7月份為最多月份。據不完全統計,該地區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數百萬元,間接影響十分巨大,其間接損失無法估算。每當發生雷擊時,霞城安置房建筑物內的弱電設備以及低壓配電極易遭受大氣過電壓和操作過電壓的危害,其分析如下:
★ 從所處地理位置及建筑特點來看,極易遭受直擊雷的破壞;
★ 進出的高壓市電架空電纜有可能在遠處(如數公里外),一旦直接遭受雷擊,此時強大的雷電流將沿著該高壓電纜傳輸到霞城安置房總配電處,從而危及(損壞)后續低壓設備和人身安全;
★ 附近的物體遭受雷擊或上空云層發生閃擊時,其周圍形成強大的瞬變磁場,使霞城安置房內的各類線纜遭受感應而產生感應電流,從而沿著線纜傳輸到設備終端;
★ 在建筑物樓頂接閃帶上或其他金屬物接閃雷電時,直擊雷防護系統的引下線的周圍形成強大的瞬變磁場,因引下線與建筑物內的控制線、電源線等各種線纜大多平行布設,將使線纜最大程度地感應而產生感應電流,從而沿著線纜傳輸到設備;
★ 電氣控制開關在轉換過程中極易產生操作過電壓,危害低壓和弱電控制系統;
★ 地電位反擊:由于多幢建筑基礎會形成有多個接地點,因建筑物樓頂接閃帶上或其他金屬物(直接雷防護系統)接閃雷電對地(建筑基礎)放電時,兩地存在電位差而反擊室內的設備;
★ 現代微電子設備(自控系統)的高度集成化導致其抗浪涌能力減弱。電子設備受到制造成本以及現有電子元器件的耐過壓過流能力、瞬態響應時間和損傷功率的限制,往往無法承受某些浪涌的沖擊而導致設備的損傷和損壞。
鑒于上述情況,根據GB50057-2012《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和GB50343—2012《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等相關防雷規范的規定,我們認為對霞城安置房建筑物除了安裝基本的直擊雷防護裝置和等電位措施外,還應對供配電系統實施浪涌保護是必不可少的。
五、設計指導思想與原則
設計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政策,法令和相關規定,嚴格按照國家規范進行設計,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的有關要求,積極采納國際標準,提高設計的技術要求。積極采用成熟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以國際和國家有關防雷技術規范為依據,以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為原則,結合保護對象所在地區雷電活動規律及被保護對象的特點,綜合考慮,引用好規范,為指導思想。由于考慮到被保護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質和發生雷電事故的后果嚴重,所以雷電防護措施應做到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技術先進。
六、防雷保護措施
§6.1 防雷保護對象
(1) 高層住宅樓的消防電梯、普通客梯配電系統防雷保護;
(2) 每幢用戶單元低壓配電的浪涌防護;
(3) 頂層正壓風機控制箱電源的浪涌防護;
(4) 地下室動力、照明箱電源的浪涌防護;
§6.2 技術要求
對霞城安置房小區低壓系統的雷電的防護主要針對低壓傳輸線路安裝SPD(浪涌保護器)措施。
依據GB 50343-2012 “4.3電子信息系統的重要性、使用性質和價值確定雷電防護等級”,及“第6.5.1條、5.4.3條(表5.4.3-1、5.4.3-2、5.4.3-3)之規定,C級防護系統宜采用1級或2級浪涌保護器,其電源線路第一級SPD可選用Ⅱ類實驗的標稱放電電流In≥50kA(8/20μs)限壓型浪涌保護器(SPD),第二級SPD選用Ⅱ類實驗的標稱放電電流In≥20kA(8/20μs)限壓型浪涌保護器(SPD)。各級浪涌保護器分別安裝在直擊雷非防護區(LPZ0A)或直擊雷防護區(LPZ0B)與第一防護區(LPZ1)及第一防護區(LPZ1)與第二防護區(LPZ2)的交界處。
§6.3 具體措施
6.3.1 高層住宅樓低壓配電防護
◆ 1#樓
在1#樓1N5、1N6(住宅總電箱)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80KA的KSJ-MB/4AC80型電涌保護器,共2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40A/4P空氣開關。
在1AW1(公共電表箱)、1N1(公用總電箱)、1N2(專用電總箱)、1AW2(公用電表箱)、1N3(公用電總箱)、1N4(專用電總箱)、1M表箱(1AW3)、19N1、19N2(電梯)、10LE1(公共照明箱)、10E1(應急照明箱) 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40KA的KSJ-M/4AC40型電涌保護器,共11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25A/4P空氣開關。
在地下室-2P1(消防潛水泵)、-2P2(排煙排風機)、-2R1(人防總箱)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40KA的KSJ-M/4AC40型電涌保護器,共3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25A/4P空氣開關。
◆ 2#樓
在2#樓1N5、1N6(住宅總電箱)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80KA的KSJ-MB/4AC80型電涌保護器,共2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40A/4P空氣開關。
在1AW1(公共電表箱)、1N1(公用總電箱)、1N2(專用電總箱)、1AW2(公用電表箱)、1N3(公用電總箱)、1N4(專用電總箱)、1M表箱(1AW3)、19N1、19N2(電梯)、1LE1(公共照明箱)、1E1(應急照明箱) 、1N7(消控中心)、1N8(弱電機房)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40KA的KSJ-M/4AC40型電涌保護器,共13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25A/4P空氣開關。
在地下室-2P1(消防潛水泵)、-2P2(排煙排風機)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40KA的KSJ-M/4AC40型電涌保護器,共2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25A/4P空氣開關。
◆ 3#樓
在3#樓-1N5、-1N6(住宅總電箱)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80KA的KSJ-MB/4AC80型電涌保護器,共2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40A/4P空氣開關。
在-1AW1(公共電表箱)、-1N1(公用總電箱)、-1N2(專用電總箱)、-1AW2(公用電表箱)、-1N3(公用電總箱)、-1N4(專用電總箱)、19N1、19N2(電梯)、10LE1(公共照明箱)、1LE1(公共照明箱)、10E1(應急照明箱) 、1E1(應急照明箱) 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40KA的KSJ-M/4AC40型電涌保護器,共12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25A/4P空氣開關。
在地下室-1P1(排煙風機)-2P1(消防潛水泵)、-2P2(補風風機)、-2P1(排煙風機)、-1L1(自行車庫總箱)、-2L1(自行車庫總箱)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40KA的KSJ-M/4AC40型電涌保護器,共6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25A/4P空氣開關。
◆ 4#樓
在4#樓-1N5、-1N6(住宅總電箱)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80KA的KSJ-MB/4AC80型電涌保護器,共2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40A/4P空氣開關。
在-1AW1(公共電表箱)、-1N1(公用總電箱)、-1N2(專用電總箱)、-1AW2(公用電表箱)、-1N3(公用電總箱)、-1N4(專用電總箱)、19N1、19N2(電梯)、10LE1(公共照明箱)、1LE1(公共照明箱)、10E1(應急照明箱) 、1E1(應急照明箱) 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40KA的KSJ-M/4AC40型電涌保護器,共12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25A/4P空氣開關。
在地下室-1P1(排煙風機)-2P1(消防潛水泵)、-2P2(補風風機)、-2P1(排煙風機)、-1L1(自行車庫總箱)、-2L1(自行車庫總箱)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40KA的KSJ-M/4AC40型電涌保護器,共6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25A/4P空氣開關。
◆ 5#樓
在5#樓-1N5、-1N6、-1N7(住宅總電箱)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80KA的KSJ-MB/4AC80型電涌保護器,共3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40A/4P空氣開關。
在-1AW1(公共電表箱)、-1N1(公用總電箱)、-1N2(專用電總箱)、-1AW2(公用電表箱)、-1N3(公用電總箱)、-1N4(專用電總箱)、26N1、26N2(電梯)、26P1(正壓風機)、1LE1(公共照明箱)、9LE1(公共照明箱)、19LE1(公共照明箱)、-1E1(應急照明箱) 、9E1(應急照明箱) 、19E1(應急照明箱)、1P1(正壓風機) 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40KA的KSJ-M/4AC40型電涌保護器,共16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25A/4P空氣開關。
在地下室-1P1(排煙風機)-2P3(消防潛水泵)、-2P2(送風風機)、-2P1(排煙風機)、-1L1(自行車庫總箱)、-2L1(自行車庫總箱)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40KA的KSJ-M/4AC40型電涌保護器,共6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25A/4P空氣開關。
◆ 6#樓
在6#樓-1N5、-1N6、-1N7(住宅總電箱)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80KA的KSJ-MB/4AC80型電涌保護器,共3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40A/4P空氣開關。
在-1AW1(公共電表箱)、-1N1(公用總電箱)、-1N2(專用電總箱)、-1AW2(公用電表箱)、-1N3(公用電總箱)、-1N4(專用電總箱)、26N1、26N2(電梯)、26P1(正壓風機)、1LE1(公共照明箱)、9LE1(公共照明箱)、19LE1(公共照明箱)、-1E1(應急照明箱) 、9E1(應急照明箱) 、19E1(應急照明箱)、1P1(正壓風機)、1AW1(1M表箱) 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40KA的KSJ-M/4AC40型電涌保護器,共17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25A/4P空氣開關。
在地下室-1P1(排煙風機)-2P3(消防潛水泵)、-2P2(送風風機)、-2P1(排煙風機)、-1L1(自行車庫總箱)、-2L1(自行車庫總箱)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40KA的KSJ-M/4AC40型電涌保護器,共6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25A/4P空氣開關。
◆ 7#樓
在7#樓-1N5、-1N6、-1N7(住宅總電箱)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80KA的KSJ-MB/4AC80型電涌保護器,共3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40A/4P空氣開關。
在-1AW1(公共電表箱)、-1N1(公用總電箱)、-1N2(專用電總箱)、-1AW2(公用電表箱)、-1N3(公用電總箱)、-1N4(專用電總箱)、26N1、26N2(電梯)、26P1(正壓風機)、1LE1(公共照明箱)、9LE1(公共照明箱)、19LE1(公共照明箱)、-1E1(應急照明箱) 、9E1(應急照明箱) 、19E1(應急照明箱)、1P1(正壓風機) 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40KA的KSJ-M/4AC40型電涌保護器,共16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25A/4P空氣開關。
在地下室-1P1(排煙風機)-2P3(消防潛水泵)、-2P2(送風風機)、-2P1(排煙風機)、-1L1(自行車庫總箱)、-2L1(自行車庫總箱)配電箱內電源進線端分別并聯安裝1組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40KA的KSJ-M/4AC40型電涌保護器,共6組,并分別在電涌保護器前端串聯安裝1組25A/4P空氣開關。
七、安裝要求
1、為防止SPD老化短路造成系統故障,SPD安裝線路上應有過電流保護器件,并選用有劣化顯示功能的SPD;
2、避雷器應盡量安裝在被保護設備內,若無法安裝在被保護設備內時,必須先將SPD安裝在安裝盒內,再安裝在附近的墻上或靠近被保護設備的其它地方;
3、SPD連接導線長度不宜超過0.5m,接地引線應盡量避免與電源線緊挨平行布設,并宜粗、短、直;
4、當SPD1至SPD2的線距長度小于10米時, SPD2至SPD3的線距長度小于5米時,在SPD之間應加裝退耦電感;
5、各級電源SPD必須安裝在交流配電設備的交流輸入端,宜采用凱文接線方式連接(將室內接地匯集線與接地引入線連接處斷開,斷開處的兩端分別單獨引線接至SPD的接地端);
6、SPD和空氣開關與35mm的標準導軌可靠固定,電源一級SPD連接導線線經不得小于16mm2,接地導線線徑不得小于25mm2;電源二級SPD連接導線線經不得小于10mm2,接地導線線徑不得小于16mm2;電源三級SPD連接導線線經不得小于6mm2,接地導線線徑不得小于10mm2;信號避雷器連接導線線經不得小于2.5mm2,接地導線線徑不得小于6mm2;
7、電源SPD應以最短、直路徑接地,SPD的接地線應避免出現“V”形和“U”形彎,連線的彎曲角度不得小于90°,且接地線必須綁扎固定好,松緊適中;
8、SPD連接線的走線要美觀,特別是直線、轉彎、連接頭,保證SPD整潔美觀,連接牢固可靠;
9、SPD安裝完畢后,須由施工單位技術主管再次檢查確認,保證SPD安裝正確、可靠,并接地要求應小于4歐姆;
10、信號、電源SPD限定經國家、省有關防雷管理機構確認的國際知名品牌。
八、管理以及維護
1、本項目防雷工程由我公司提供,并派專職技術人員負責管理,在投入使用后,將建立管理制度。
2、每年雷雨季節前應對接地系統進行檢查和維護。主要檢查接閃器的接地電阻,并每年進行一次測量,設備遭受雷擊后應對損壞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3、本工程中所使用的防雷器件,從工程驗收合格之日起三年內免費保修與維護,并提供終身免費技術咨詢。
4、保修期內,若防雷系統(產品)出現故障,公司技術人員在接到通知后的立即給予響應。
5、防雷設施的保護對象都是有針對性的,因此,不得擅自拆卸、增減數量、改動位置、改變連接等,若要更換或增設保護對象,須通知我公司,完善防雷裝置后方可實施,否則,造成的損失自行負責。
2017年9月30日
長沙科盛電氣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