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縣環保局防雷工程設計方案
- 發布時間:2019-01-20
- 發布者: admin
- 來源: 本站
- 閱讀量:263
辰溪縣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防雷工程
設計方案
一、前言
雷電災害是“聯合國國際減災十年”公布的最嚴重的十種自然災害之一,我省每年因雷電災害造成的直接損失近億元人民幣。辰溪縣地處我國雷電活動頻繁的地區,每年平均雷暴日為50天,最多的年份雷暴日高達70天,屬于多雷區。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全球氣溫不斷升高,各種極端天氣所造成的自然災害頻發,更容易引發雷擊災害。
二、辰溪縣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防雷情況簡介
根據辰溪縣環境保護局的請求,辰溪縣氣象局對辰溪縣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防雷安全進行檢查,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1、辰溪縣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位于辰溪縣人民政府辦公大樓樓頂,相對位置較高,容易遭受雷擊。
2、防直擊雷的避雷帶嚴重銹蝕且多處斷裂,雷電流不能有效釋放,起不到任何保護作用,需重新建設防雷接地體、避雷帶和引下線。
3、一級和二級電源防雷器已損壞,不能起到保護電源的作用,需更換電源防雷器。
鑒于防雷設施存在安全隱患,影響到辰溪縣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儀器設備及人員安全,做好防雷工程能有效的保證環保監測設備正常運行,同時給監測站工作人員人身安全帶來保證。
三、設計原則
1、應考慮環境因素、雷電活動規律、系統設備的重要性、發生雷災后果的嚴重程度,分別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2、根據國家有關標準及行業有關要求,為做到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技術先進,避免或減少建筑物遭受雷擊所發生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對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雷電防護措施設計應考慮:直擊雷的防護、感應雷的防護、防雷接地等。
3、國家防雷設計規范為了經濟合理的目的,是按照一般統計規律制定的,所以按照國家規范裝設防雷裝置后將會防止或極大地減少雷災損失,但不能保證絕對的安全。同時應對建筑的防雷裝置每年要進行定期專業檢測、維護,以保證防雷裝置工作在正常狀態。
四、設計依據
本設計方案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技術標準規范,主要依據下列標準:
1、國家標準《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50343-2012
2、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
五、防雷工程設計方案
1、直擊雷防護
直擊雷的防護原理是用接閃器將雷電經引下導體及埋地體導入大地,直擊雷擊防護裝置主要包括接閃器、引下導體及埋地體等三部分;其中接閃器通常用避雷針或避雷帶,引下導體用一定截面積的鋼筋或鋼管,埋地體則是指埋在地下用來泄放雷電的金屬體。
根據《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的要求,辦公樓按第三類建筑物設計防雷。
根據辦公樓樓頂實際情況,考慮樓頂防雷采用沿女兒墻敷設避雷帶和安裝避雷針相結合的方式。避雷帶材料為Φ12鍍鋅圓鋼,以焊接方式確保連接牢固可靠,搭接長度不得小于圓鋼直徑的6倍,且應多邊焊接,焊接處作防腐處理,樓頂安裝1根3m高的避雷針。由于辦公樓樓頂的避雷帶處于無效狀態,不能利用其引雷,需單獨做引下線。
2、電源系統的防護
由于有70%雷電沖擊過電壓是從電源線侵入的,為保證設備安全,對入侵電源線路的雷電流實施分級泄流,級與級之間實現能量配合,逐步降低殘壓,將雷電過電壓箝位在較低的水平,達到保護設備的目的。根據現代防雷理論與防雷規范要求,為了確保防雷效果,保證設備免受浪涌過電壓的破壞,電源系統應采用二級防雷。
①低壓配電間總電源輸出端安裝第一級防雷器1臺,使電源第一級的避雷器的保護能力(放電流)達到80KA,用于電源系統的總體保護,該防雷器放電電流很大,可防止直擊雷損壞后續設備,并聯對地安裝(共1臺)。
②機房等設備電源輸出端安裝第二級防雷器,防雷器的保護能力達到40KA,本級保護是精保護,主要作用是控制殘壓及泄流(共1臺),電源防雷器需做好接地。
3、接地系統
一個良好的接地系統是保護人身、設備安全、系統穩定工作的重要保證,也是防雷系統的重要基礎。特別是在強雷區,一個合理的接地系統能更快地泄放雷電流,降低殘壓,防止地電位反擊事故,有效地降低雷電災害威脅。
在辦公樓后面設置人工地網,水平接地體采用40*4mm熱鍍鋅扁鋼,垂直接地體采用50*50*5mm熱鍍鋅角鋼。在辦公樓后面開挖0.5m深的地溝,在地溝中敷設垂直接地體,垂直接地體用40*4mm熱鍍鋅扁鋼焊接在一起,所有焊接需牢固可靠,焊接處需采取防銹措施,焊接長度不得小于扁鋼寬度的兩倍,人工地網引下線可靠連接,考慮到周邊土質電阻率高,為有效降低地網接地電阻,需在地網中接入防雷接地模塊。
長沙科盛雷防雷技術有限公司
2018年11月20日